汤敏--记住他,98年建议大学大幅扩招以拉动内需的第一人(天涯社区)

  今天看21世纪,一个人名恍惚又跃动眼前,是他,他还没死啊—汤敏!——“教育产业化之父”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面临通缩压力时,汤敏正在亚洲开发银行任职,他当时给中央的建议是,大学扩招是扩大内需,缓解就业压力的可行之策。此议被当时的决策层所采纳。

“我们提出三年扩大一倍,没想到扩大了五倍。”

汤敏的建议第一次引起广泛关注,是在1998年。

那年他回国探亲,发现有些孩子上不了大学,加之当时亚洲金融危机正在蔓延,很多人手里拿着钱不愿意去消费,各方面都希望找到一个突破口启动内需。汤敏和他的夫人左小蕾认为,居民教育投资是当时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力量,居民可能不会去买彩电买汽车,但是让孩子上大学肯定会投入的,于是他们就建议大学扩招。此建议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中国大学扩招就在这以后开始。

很多人把“大学扩招”跟“教育产业化”联系起来,就有人把汤敏称作“教育产业化之父”。

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在出席博客网举办的“从教育收费看教育改革研讨会”时提出,我国目前应该对义务教育实现完全免费;对高校贫困生应免费,并提供部分生活费。(9月4日《新京报》)

汤敏先生说,应该对义务教育实现完全免费。其实,义务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免费教育。如果把上述词语替换一下,这句话就变成了应该对免费教育实现完全免费。一句同义反复的话要由专家作为建议提出来,这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

汤先生提议对高校贫困生免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不过这个问题要是认真讨论起来远非这么简单。实际上,身为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的汤敏,因为被视为“教育产业化”的提出者而受到很多指责。1998年,汤敏先生提出建议:扩大大学教育是一个可以拉动内需的消费点。如果高校每年扩招30万学生,按一年一个学生消费1万元计算,30万学生实际消费将近30亿元。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增加学生在学校中的消费,二是缓解就业问题,三是从远期而言可以培养人才,增强人才国际竞争力。

七年过去了,我们回顾一下汤先生所提建议的“丰硕成果”:大学扩招的同时,学费高涨,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质量滑坡,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多,“因教返贫”成了常见的现象,“学费杀人”的新闻时有耳闻。教育收费,已经成为全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在这种背景下,汤先生又提议高校贫困生应该免费。实际上,这与汤先生当初所提建议是南辕北辙的。免除学费又怎么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呢?这恰恰说明了当初的做法是有问题的。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扩大学校自主权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制约和规范,导致教育主体与学校的行为扭曲,以及不择手段追求经济利益的腐败行为。这可能就是汤先生改弦易辙的原因所在了。

平心而论,千夫所指的“教育产业化”并不是魔鬼,问题的关键在于产业化的主体是谁。在大多数的发达国家,产业化教育通常指的是那些由社会投资的教育,政府投入的教育则是义务教育和半义务教育的。我们这里,用纳税人的钱建立起来的公立学校却成了教育高收费的主力军。政府以产业化的名义减少投入,学校以产业化的名义大肆收费,专家的建议起到了“为虎作伥”的效果。

在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财力日益雄厚的今天,大学贫困生的问题却愈演愈烈,这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其实,大学贫困生免费只是问题的皮毛,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反思“教育产业化”?政府的教育投入到位了吗?培养大学生的成本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在教育质量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学费反而越来越高?学生的学费和财政的拨款里面,有多少是真正用在了教学上,又有多少是被高校内的贪污腐化、奢侈浪费吞噬掉了?不搞清楚这些问题,减免学费也好,助学贷款也罢,贫困生的难题都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无可回避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像汤敏先生“扩招”这样错误的决策建议,不仅有,而且不少。本来,正如邓公所言,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样一个大国里实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移,中国人没有经验,外国人也没有经验,是一种艰难的探索,错误是难免的。

问题是在错误发生以后的态度。当教育部官员都发出“高校学费不能再涨了”这样沉痛的声音后,当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已经不如建筑工地上的民工时,当一桩桩父母因为无法负担孩子上大学而自杀的血案都活生生地放在我们面前时,当几乎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反思中国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时,汤先生却还在措词强硬地为扩招和高校教育收费辩护,这就让人感到多少有些费解了。

中国没有专家,中国也不需要这种专门拍国家马屁,伤害人民的家伙!

引者按:2008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达到610万,相比于1998年的100万这个数字,是很让人吃惊的,因为大学如此的扩张速度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绝无先例,反而只有我们中国!2008、2009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一个不铮的事实显现出来,那就是我们十年前的举措是有些唐突了,拿一个民族的未来做赌注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等同于农民工时,我们的大学教育还有什么可称是的?我们不反对大学教育为刺激国民经济增长做贡献,但是大学教育是能完全引入市场经济的事物吗?公共权力和市场资源配置结合产生的后果大家都知道,说到底一句话,国民经济增长点非要在大学教育上寻求突破吗?我所知道的是,我们曾引以为豪的大学名片已光辉不再,我们曾经所憧憬的未来变得那么模糊!是时候反思大学扩招,大学教育产业化的时候了。

认为错了的人说,因为扩招,让那么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毕业就失业,高级人才明显过剩了。汤敏反驳的大意是,扩招没错,我国的大学生的比例跟其他很多国家比都很低,让更多的人上大学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好处。

这个话题曾经争得不亦乐乎,各有各的道理。经济学家有经济学家的理论,扩招后的“受害者”自有他们的难处和苦楚。曾有被扩招上大学的学生说,看了双方的争论,更加糊涂了,不知道该相信谁了。

对提出大学扩招建议后的态势,汤敏他们也感到出乎意料,他说,“我们提出三年扩大一倍,没想到扩大了五倍。”

是不是决策者用歪了他们的建议?汤敏说,“我觉得他们比我们更开放。”

虽然一直被人称为“教育产业化之父”,但是这个“父亲”说,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不是做父亲的始乱终弃、不负责任,而是“我们的扩招建议是1998年提出来的,教育产业化在1996年到1997年都一直在炒。那个时候我们根本就没参与”。

汤敏还辩解说,“我肯定知道在1998年之前就有很多人在讨论这个事情。这些人可能也没错,你要是具体看他们的论文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跟你讲怎么赚钱,你看这就叫产业化。任何人,只要是去严肃地思考问题,不管是学者还是什么人,他一定言之有理。”

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在出席博客网举办的“从教育收费看教育改革研讨会”时提出,我国目前应该对义务教育实现完全免费;对高校贫困生应免费,并提供部分生活费。(9月4日《新京报》)

汤敏先生说,应该对义务教育实现完全免费。其实,义务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免费教育。如果把上述词语替换一下,这句话就变成了应该对免费教育实现完全免费。一句同义反复的话要由专家作为建议提出来,这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

汤先生提议对高校贫困生免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不过这个问题要是认真讨论起来远非这么简单。实际上,身为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的汤敏,因为被视为“教育产业化”的提出者而受到很多指责。1998年,汤敏先生提出建议:扩大大学教育是一个可以拉动内需的消费点。如果高校每年扩招30万学生,按一年一个学生消费1万元计算,30万学生实际消费将近30亿元。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增加学生在学校中的消费,二是缓解就业问题,三是从远期而言可以培养人才,增强人才国际竞争力。

七年过去了,我们回顾一下汤先生所提建议的“丰硕成果”:大学扩招的同时,学费高涨,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质量滑坡,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多,“因教返贫”成了常见的现象,“学费杀人”的新闻时有耳闻。教育收费,已经成为全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在这种背景下,汤先生又提议高校贫困生应该免费。实际上,这与汤先生当初所提建议是南辕北辙的。免除学费又怎么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呢?这恰恰说明了当初的做法是有问题的。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扩大学校自主权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制约和规范,导致教育主体与学校的行为扭曲,以及不择手段追求经济利益的腐败行为。这可能就是汤先生改弦易辙的原因所在了。

平心而论,千夫所指的“教育产业化”并不是魔鬼,问题的关键在于产业化的主体是谁。在大多数的发达国家,产业化教育通常指的是那些由社会投资的教育,政府投入的教育则是义务教育和半义务教育的。我们这里,用纳税人的钱建立起来的公立学校却成了教育高收费的主力军。政府以产业化的名义减少投入,学校以产业化的名义大肆收费,专家的建议起到了“为虎作伥”的效果。

在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财力日益雄厚的今天,大学贫困生的问题却愈演愈烈,这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其实,大学贫困生免费只是问题的皮毛,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反思“教育产业化”?政府的教育投入到位了吗?培养大学生的成本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在教育质量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学费反而越来越高?学生的学费和财政的拨款里面,有多少是真正用在了教学上,又有多少是被高校内的贪污腐化、奢侈浪费吞噬掉了?不搞清楚这些问题,减免学费也好,助学贷款也罢,贫困生的难题都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专家谈99年高校扩招真正原因

在班主任培训课上,高校的教育专家谈到99年高校扩招的原因时,这样分析:

“受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家急需拉动内需,搞活经济。如何拉动内需,国家有关部门经过调查显示,老百姓肯掏腰包的,有三大消费:一是住房;二是教育;三是婚丧。”

从99年开始,中国开始掀起房地产热;从99年开始,高校开始扩招。正如这次有关专家承认的那样:99年高校扩招是国家“政治经济全局战略中的一部分”。本来国家鉴于宏观形式的需要,计划扩招22万,但为了“解决经济因境”,临时又决定将指标扩大到48%!

教育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点,我不怀疑。但是,像中国这样,将教育作为经济增长点的,从历史到现实,应该找不出第二个国家。这也算是中国特色的教育了。现在回想当年有教育部官员提出教育产业化,一点都不奇怪了。

在有些人眼里,中国的教育并不是什么独立发展的事业,而是拉动消费的举措。中国现代的教育有点像古代妓女或者小妾,不是具备独立人格的人,而是满足一些人某种需要的工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老百姓的口袋是党的牵挂”,估计又有人在打教育的主意了。可是前车之鉴,99年开始扩招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消除,饮鸩止渴的做法是不行的。所以,今年10月份教育部跳出来承认99年扩招太急,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形势下,突然冒出这么个新闻,绝不是偶然。

国家出于拉动内需的要求,是否在近一两年内出台什么大的教育改革举措,也是不得而知的。如果有,当愿教育部将来不要再出来承认什么错误。

北周皇帝的治国大计

  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答:“具官。”

宇文泰问:“如何具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苏绰答:“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苏绰答:“因为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接着不解的问道:“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

苏绰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奋不已的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其二、官吏只要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墨为借口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是你用来驾御贪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反贪官’这个法宝,那么你还怎么驾御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没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会引来民情骚动。所以必须用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队伍,使其成为清一色的拥护你的人。”

他又对宇文泰说:“还有呢?”

宇文泰瞪圆了眼问:“还有什么?”

苏绰答:“如果你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么办?”

宇文泰一惊,这却没有想到,便问:“有何妙计可除此患?”

苏绰答:“祭起反贪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证明你心系黎民。让民众误认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责任都推到这些他们的身上,千万不要让民众认为你是任用贪官的元凶。你必须叫民众认为,你是好的。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执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问:“那有些民怨太大的官吏怎么办?”

苏绰答:“宰了他,为民伸冤!把他搜刮的民财放进你的腰包。这样你可以不负搜刮民财之名,而得搜刮民财之惠。总之,用贪官来培植死党,除贪官来消除异己,杀贪官来收买人心,没贪财来实己腰包,这就是玩权术的艺术。

【转】两封信:奥巴马给女儿 一中国贪官给儿子

奥巴马在即将上任之际,给2个尚未成年的女儿写下了这封信。这封信,后来发表在美国大观杂志(Parade Magazine)。
江苏省建设厅长徐其耀,一个贪污受贿2千余万元,有146名二奶的中国贪官。他给儿子的写了的信,被称为官场“金科玉律”。
奥巴马给女儿的信:梦想不受限制 无事不能成就
亲爱的玛莉亚和莎夏:
我知道这2年你们俩随我一路竞选都有过不少乐子,野餐、游行、逛州博览会,吃了各种或许我和你妈不该让你们吃的垃圾食物。然而我也知道,你们俩和***日子,有时候并不惬意。新来的小狗虽然令你们兴奋,却无法弥补我们不在一起的所有时光。我明白这2年我错过的太多了,今天我要再向你们说说为何我决定带领我们一家走上这趟旅程。
发掘潜能挑战自我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我认为生活就该绕着我转:我如何在这世上得心应手,成功立业,得到我想要的。后来,你们俩进入了我的世界,带来的种种好奇、淘气和微笑,总能填满我的心,照亮我的日子。突然之间,我为自己谱写的伟大计划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我很快便发现,我在你们生命中看到的快乐,就是我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而我也同时体认到,如果我不能确保你们此生能够拥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的一切机会,我自己的生命也没多大价值。总而言之,我的女儿,这就是我竞选总统的原因:我要让你们俩和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我想要给他们的东西。
我要让所有儿童都在能够发掘他们潜能的学校就读;这些学校要能挑战他们,激励他们,并灌输他们对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我要他们有机会上大学,那怕他们的父母并不富有。而且,我要他们能找到好的工作:薪酬高还附带健康保险的工作,让他们有时间陪孩子、并且能带着尊严退休的工作。
责任伴随权利而来
我要大家向发现的极限挑战,让你在有生之年能够看见改善我们生活、使这个行星更干净更安全的新科技和发明。我也要大家向自己的人际界限挑战,跨越使我们看不到对方长处的种族、地域、性别和宗教藩篱。有时候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我们不得不把青年男女派到战场或其他危险的地方,然而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要确保师出有名,我们尽了全力以和平方式化解与他人的争执,也想尽了一切办法保障男女官兵的安全。我要每个孩子都明白,这些勇敢的美国人在战场上捍卫的福祉是无法平白得到的:在享有作为这个国家公民的伟大特权之际,重责大任也随之而来。
这正是我在你们这年纪时,外婆想要教我的功课,她把独立宣言开头几行念给我听,告诉我有一些男女为了争取平等挺身而出游行抗议,因为他们认为2个世纪前白纸黑字写下来的这些句子,不应只是空话。
她让我了解到,美国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我们可以不断让它变得更好,而让它更好的未竟工作,就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是我们交给孩子们的责任,每过一代,美国就更接近我们的理想。
具慈悲心坚持理想
我希望你们俩都愿接下这个工作,看到不对的事要想办法改正,努力帮助别人获得你们有过的机会。这并非只因国家给了我们一家这么多,你们也当有所回馈,虽然你们的确有这个义务,而是因为你们对自己负有义务。因为,唯有在把你的马车套在更大的东西上时,你才会明白自己真正的潜能有多大。
这些是我想要让你们得到的东西:在一个梦想不受限制、无事不能成就的世界中长大,长成具慈悲心、坚持理想,能帮忙打造这样一个世界的女性。我要每个孩子都有和你们一样的机会,去学习、梦想、成长、发展。这就是我带领我们一家展开这趟大冒险的原因。
我深以你俩为荣,你们永远不会明白我有多爱你们,在我们准备一同在白宫开始新生活之际,我没有一天不为你们的忍耐、沉稳、明理和幽默而心存感激。
爱你们的老爹
徐其耀给儿子的信:为官的原则
孩子:
你的来信我已收到,对你在大学里的表现,我很欣慰,你要再接再厉。既然你选择了一定要走仕途这条路,你就一定要把我下面的劝告铭记在心:
1.不要追求真理,不要探询事物的本来面目。
把探索真理这这类事情让知识分子去做吧,这是他们的事情。要牢牢记住这样的信条:对自己有利的,就是正确的。实在把握不了,可简化为:上级领导提倡的就是正确的。
2.不但要学会说假话,更要善于说假话。
要把说假话当成一个习惯,不,当成事业,说到自己也相信的程度。**和做官是最相似的职业,只不过做官出卖的是嘴。记住,做官以后你的嘴不仅仅属于你自己的,说什么要根据需要。
3.要有文凭,但不要真有知识,真有知识会害了你。
有了知识你就会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是从政的大忌。别看现在的领导都是硕士博士,那都是假的。有的人博士毕业就去应招公务员走向仕途,那是他从读书的那天起就没想研究学问,肯定不学无术。记住,真博士是永远做不了官的。
4. 做官的目的是什么?是利益。
要不知疲倦地攫取各种利益。有人现在把这叫腐败。你不但要明确的把攫取各种利益作为当官的目的,而且要作为唯一的目的。你的领导提拔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的下属服从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周围的同僚朋友关照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自己可以不要,但别人的你必须给。记住,攫取利益这个目的一模糊,你就离失败不远了。
5.必须把会做人放在首位,然后才是会做事。
这里的做人做事你可别理解为德才兼备的意思。这里说的做人,就是处关系。做事是实际工作,这点会不会都无所谓。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记住,现在说谁工作能力强,一点都不是说他做事能力强,而是指做人能力强。呵呵,你看那些把能力理解为做事的人,有好日子过才怪。
6.我们的社会无论外表怎样变化,其实质都是农民社会。
谁迎合了农民谁就会成功。我们周围的人无论外表是什么,骨子里都是农民。农民的特点是目光短浅,注重眼前利益。所以你做事的方式方法必须具有农民特点,要搞短期效益,要鼠目寸光。一旦你把眼光放远,你就不属于这个群体了,后果可想而知。要多学习封建的那一套,比如拜个把兄弟什么的,这都不过分。
7.要相信拍马是一种高级艺术。
千万不要以为拍马只要豁出脸皮就行,豁得出去的女人多了,可傍上大款的或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的是极少数,大部分还是做了低层的****。这和拍马是一样的道理。拍马就是为了得到上级的赏识。在人治的社会里,上级的赏识是升官的唯一途径,别的都是形式,这一点不可不察。
8.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都不是必须严格遵守的,确切地说,执行起来都是可以变通的。
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制订者从没想到要用这些来约束自己,而是想约束他人。但你要知道,这些不是人人都可以违反的。什么时候坚决遵守,什么时候偷偷违反,让谁违反,要审势而定,否则宽严皆误。
以上这些都是做官的原则。现在要仔细想想,如果你真能逐条做到,你就能一帆风顺,如果感觉力不从心,就马上另外选择职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