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登上来了

今天又登上来了,感谢dan一直在给这个域名付费,其实几年前我就在想,是不是以后可以不要域名了,直接用那种一串数字的链接网址,收藏起来即可,需要便点击。这样也能增加一些隐私性。毕竟,现在玩博客之类的,都不能用小众来形容了,要用“独众”。

下午我是来玩游戏的,不知道怎么;乱点鸳鸯谱,翻看了许多之前的日志。忽然又心血来潮,想起了许久以前的一个搜狐的博客,已经十多年没有登陆过。从2007年1月14日到2007年10月20,一共写了20篇日志,全是大学一段苦涩恋情的过程。想起账号,好家伙,设置只有个人可见。重设密码,好家伙,绑定的手机号居然是现在用的。打开博客,很多日志被“ 外星人劫持 ”了,点击“编辑”,好家伙,能看到原稿!

一下子拉到16年前,恍如隔世。我像一个傻逼一样看着那个16年前的傻逼所写的东西,这傻逼经历的是怎样残酷的青春呵!有朝一日,我希望那些过往、那些文字能化为一部长篇小说。

首先,我准备把那些文字搬运到这里来。感谢它们还存在!

我终于连上来了

我试了所有的邮箱,终于在灯枯油干的时候想起来这个账号,恰,我登陆上来了!

三个小时以前,我蹒跚着往回走,我想起了孟孟,在我已经醉迷不知道我是谁的时候。

我正常的时候始终没有想到过孟孟,就像我一旦不正常,喝多了,忧伤了,独处了,我就会想起。曾经用冰冷的语言往这个女孩头上浇,我当年,是那么刻薄、浅薄——又那么满腹悲怆,想要还击一切的假想敌。

奇怪的是孟孟并没有还击,而是逐渐消失了,我开始也没有在意这样的事——谁会管这样的事。但这逐渐成为心中一个死结。我似乎不是那么残忍的人,但为什么这么残忍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孟孟真的消失了,我从此失去了她的直接联系。

这么多年 我一直在想,我当时对她做出了怎样的攻击,从底层将她击溃,从此消失在我的世界里。直到今天我也说不明白,只能臆猜她当时有多失落,多冰冷,多绝望。
孟孟从此消失于我的世界,但她仍存在于我未知的世界。这么多年,我活着——不知道,她在干什么。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电


      连续三天没有午休的下午,上千人的网上报名,大脑在此起彼伏的发问中疲惫不堪,仿佛蒙了一层薄雾,意识有点模糊。然后来了一个电话。
      她问,你这会儿有空吗?我说在忙着。她说耽误你几分钟时间——说到这我就准备挂掉电话。她接着说,听您的声音挺年轻的。我说不年轻了,三十多岁了。她格格笑起来,说哪里,三十多岁还小呢。我说肯定比你大。她说是,我二十多岁了。
      接着她问了我姓氏,问我平时有没有闲钱拿去理财投资。我来了兴趣,说没有。那先生愿不愿意了解一下呢?我望了望屋里那帮充满弱智问题的报名者说,可以了解一下。
      她说先生知道白银投资吗?不知道。那我给先生介绍一下。这个白银投资呢,是跟股票投资,基金投资都不一样的。股票基金都是买涨不买跌,越涨越买。而白银投资既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
      她的声音音质细腻,圆润饱满。我饶有兴致地听着,唯恐漏掉一个字。
      她接着说,关于白银投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您还可以以小搏大。比如说,您可以拿三千块钱,投资价值一万元的白银。这样就可以在有收益的时候,获取更大的利润。如果没有收益,您不用着急,您可以手握这一万元的白银等待机会,先生这样是不是很划算呢?
      嗯嗯。我笑眯眯地表示赞同。她娓娓道来的声音根本不像在向我推销某种理财产品,而是如情话般唔哝软语,温柔动听。她每一句话都吐字清晰,每一个字都清脆悦耳,像清晨荷尖的露珠落在清澈见底的池塘。我沐浴在冬日的夕阳里,聆听着天籁之音,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先生,先生。她用急促的语气把我叫醒。您还在吗?呃,在。我回过神。我吧啦吧啦说了大半天,您听进去了吗。她格格地笑着说。听进去了。那先生我待会儿用我的手机给您发条短信,告诉您我们公司的网站,您去了解一下好吗?好的。这个号就是我的手机号,以后我们经常打打电话,聊聊天好吗?好的。
      我们客客气气地挂了电话。
                                                                          2013.12.11

2013年11月13日的阴天

        1113日,阴天。我打完游戏去食堂买点吃的。你正好走在前面。13日,传说中的“光棍节”刚过去2天,与往常不同,不曾见你再自嘲于网络,感慨一番,发些牢骚。大概你的确已经“脱光”。

        当然这不关我的事,其实我的意思是,已经有阵子不见你了,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是我居然有一阵子完全忘记了你的存在。我们是否已经彻底毫无联系我不知道,反正我已经忘记你了,全心全意地。

 

        这时你正走在我前面。让我好好描述一下你。蓝色的长袖上衣,有点厚度的。紫红的束身裤子,带点条纹,脚上随意地趿拉着一双棉拖鞋。你越来越打扮得漂亮,还染烫了头发。从你蓝色的上衣,从你带条纹的裤子,从你脚下踩着的棉拖和懒洋洋的步调,我嗅到一股女人成熟的气息。你散开的打着卷的金黄头发,更让这气息浓烈。

       

        初冬的寒气让这个阴郁的下午变得肃静生硬,而你如一团暖暖的热气在跟前蒸腾。我迅速变换着场景,假如这不是在这里,而是在一个封闭的偏僻之地;假如这不是在此时,而是我们初来乍到四顾茫然。萍水相逢,一见如故,那会怎样?

三十而立

朝阳发邮件告诉我,域名又续费了,随着域名费一年一年,我这里也有点岁月的味道了。昨天,刘向阳老师自广州打来电话,他说电话簿满了,记了我两个号,所以就打来验证一下哪个有效。我的思绪迅速飞到2003年,我说刘老师,我上次还写了篇文章,雨日怀刘向阳老师。老刘听了很高兴,寄来我看。”2013年,十年光阴荏苒,而我,也已经30岁。

而立之年的生日过得十分萧条,在碌碌无暇的一天中悄然度过,来感叹都没有来得及,就像我现在的生活。日复一日,不需要什么价值,更枉论新鲜惊喜。现在我就像秋天的树,黄叶枯尽不吝惜,随风旋落任飘零,只是心中无视寒冬的风雪,自知这寒冬必然为新一个四季轮回所戳破,因此心中也无惋惜。我又像蒙眼的驴子,30年的悲欢起伏,已经磨练出一身将绕着磨桩子转圈当悠闲的贱本领,我已经不怕蒙上眼,抑或即使没有蒙,我仍然自动闭眼。眼睛不需要睁得太大,因为已不惧怕人生看得不清。过去的10年,至少有一半是失去的。嗟叹之余,唯有寄望下一个10年,不能再虚度光阴。

因为我已不再年轻。

 

雨日忆刘向阳老师

今天小雨,坐在屋里不知怎么想起了师院,就输入域名访问了一下。接着又想到很多往事,看到校园新闻里刘向阳带南阳作家做客南风讲座。便搜索刘向阳,结果出来一篇: 吾师刘向阳,全文录下:  

 

吾师刘向阳 

 自钓鱼岛撞船事件以来,中日关系在外交和民间再次风生水起,突然间想起了一个人——我的老师刘向阳。 

 刘向阳是我读大学中文系是的一位老师,我平时与他交往不多,但对他印象却十分深刻,2005年中日关系以日本文部省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和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为导火索,引发了全国性的“抗日”浪潮。三月的某个晚上,受我校中文系之邀“南阳作家群”中的几位(其中周同宾的散文集《皇天后土——99个农民说人生》于1998年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奖)来到我校做文学方面的讲座。那晚,文学粉丝们都早早赶到会场,整个会场人山人海。本次讲座由刘向阳(刘向阳,桐柏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系,著有长篇小说《女人的坏男人的爱》、武侠小说《长髯刀客》、《李太白传奇》、《血与紫荆》、《血与青桐》等,曾发表诗歌、散文200余篇。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信阳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主持,在作家们未到现场前,刘老师先是习惯性地脱掉外罩,裸露处那黑色的马甲和马甲下面白色的衬衫。在我的印象中,他的儒雅和风流之处,此动作和穿着便是明证之一。只见他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扶了扶金丝框眼镜,端起水杯,小呷一口,随即放下,扫视全场,突然他站了起来,情绪激昂地发表了关于“抵制日货”的随性演讲,全场不时掌声雷鸣,气氛热烈之极。我当时想,不惑之年的人了,依然愤青一个,殊为难得。

 2005年十二月的一天,我受师兄之邀一起和刘老师吃午饭。那天,我的师兄胡波(毕业后留母校做政治辅导员)、李刚(学生作家2003年发表长篇小说《爱我就要我》2006年《犁与刀——百年中日关系忧思录》毕业后升入复旦大学做日本问题研究)、郑献志(毕业后到信阳市委组织部工作)、赵伟拓(毕业后到开封五中任教)等早早就订了房间,等刘老师的到来。但左等右等就不见刘老师的踪影,打电话,无人接听,正焦急中,嫂子带着孩子来了,说刘老师途遇象棋高手对弈,连观两局,双方不分胜负,嫂子几经催促,可刘老师竟无反应,一气之下,嫂子便先带孩子赴约。

 大概又过了二十分钟,刘老师才行色匆匆面带微笑地入席,我们知道,刘老师又过了一把瘾了。师徒寒暄坐定后,刘老师先是品评了刚才高手的表现,然后又转到三国英雄谱,大段大段地背《三国》,论英雄。中间不时加入他的奇思妙悟。这时的刘老师是最可爱也是我们不肖弟子最喜爱最崇拜的刘老师,我们不时被刘老师的惊世之言、骇世之思、脱世之神所陶醉。不知怎的,话题又转到中日关系上来了。刘老师思想神游时的投入、专注、敏捷的思维反应、惊天地泣鬼神的言论、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的表达,无不震撼吾辈青年。

 本想等大学四年级时系统接受刘老师的教诲,可遗憾的是,刘老师已带子携妻前往广州大学开始他新的人生历程,呜呼,遗憾!呜呼,撼哉呀!但幸运的是我已有机会无数次亲眼目睹刘老师的风流仪态、倾听刘老师的经世之论、熏陶于刘老师的博学广思、钦佩于刘老师的澎湃激情。

 做为中文系的体育部长,一个忠情的篮球爱好者,我有幸常和刘老师共同挥汗于篮球场上。刘老师热爱篮球运动,对中文系篮球队的命运极其关心。每到一年一度的“谭山杯”男篮赛期间,他总是亲临现场指导。记得2004年,中文系男篮面临新老队员交替的困扰,要想再次卫冕冠军,困难比天大,为此,我也忧虑之极:总不至于中文系男篮的辉煌终结在我手上吧。很快,刘老师便不无忧虑地找到我分析当年卫冕面临的严峻挑战,军亮、鹏波等老队员忙于毕业去向没有时间接受系统的赛前训练,而新队员实力不强、经验不足。在刘老师的鼓励下我振作精神,想尽办法让老队员在关键比赛中献身压阵,组织新队员积极训练、以备不时之需。虽然这一年我们是以球队第四的名次杀进半决赛的,但我们却能在关键时候转败为胜、扭转乾坤,最后进入决赛和传统强队一绝雌雄雄,最终以一分的优势险胜对手。在胜利的那一刻,我们队员互相拥抱、泪洒疆场,不经意的一抬头,透过幸福的泪水,我看到刘老师从嘈杂的人群中转身离去的背影。

 刘老师因某政治事件的影响而一直怀才不遇、块垒于心、骨鲠在喉。但刘老师把他的这种情绪转化为创作的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出精神的雨露,滋润我等弟子的心田。他在个人创作之余,不忘提携新人。在他的指导下,2000级学生陈渐的长篇小说《大学桥》、2000级学生阎小蜂的长篇嬉噱小说《先生秀》、2003年李刚长篇小说《爱我就要我》、2004年火传陆的长篇小说《1983》,2006年李刚的《犁与刀——百年中日关系忧思录》先后出版问世,信阳师院中文系涌现的一批学生作家,被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羽曾高兴的称之为“信阳师院作家群”。

 今思吾师,他那风流的仪表、高挑的身材、英俊的面庞、炯炯有神的眼睛、随时随地会陷入想象、思考之中的神态、对国家政治事件的关注、对后辈文学青年的帮助,他那郁结的内心块垒,他那洒脱、放荡不羁的文笔,他那渊博的知识、超人的记忆力、敏捷的思维、奇特的想象,无不令我神往、敬慕。

现附刘老师博客地址与博友共享:http://blog.sina.com.cn/xiangyangleihe

  

  看了该博客域名“guopei0377”,乃知原来是02级中文的郭沛,学生会体育部长。他谈的那次讲座正是我们南风组织的信阳师院南风通讯社举办‘文学沙龙’”,由04级中文高单单和余海娟供稿。他谈的那次激动人心的篮球比赛我也知道,胡波上场,最后2分钟内进了两个球。还有我们当时的班主任张光锋(现任职于省政府办公室)班里的一个大个子,主力中锋,关键时刻贡献了两个3分球。最后文学院以1分绝杀强劲的对手,那是我所知的中文系男篮最后一次辉煌了。

  往事如烟,点开刘向阳老师的博客,居然近期还在更新。而我的博客早已荒草遍布。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像刘老师这样持续写作的吧。

  言及于此,眼前突现老刘吐烟畅谈的模样,耳边又想起那慢条斯理的话音。南国多风景,奈何道途悬。何日能再访于府上,斟茶把酒,听老刘叙谈一回?

                                                       2013.5.7

 

 

爱情万岁

       我早就说,爱情是有条件的。幸亏我一直这么认为,所以我碰到追不上的女人,不会伤心太久。

       什么不合适,性格不合啊。都是扯蛋。归根结底是你条件不到。

       这件事我不伤心了,人心高,你价低。他妈的。你说说,你这穷鬼,还尽想好的,你他妈的异想天开。

       别拿你是好人说事,妈逼的人家有钱人也未必都是坏人。别拿你爱她说事,妈逼谁不会爱。别拿你最了解她说事,谁了解谁啊,锤子。

        最后我还是想说,离开你我舍不得,我难过,我捱不过这漫漫长夜,我怕失去你,我爱上你了,难分难舍。。。滚犊子吧,2货!

论“世故”

        今晚一个伙计喝多了,在饭桌上冲锋陷阵,滔滔不绝。最后拉我大侃而特侃,唾沫横飞,意兴阑珊。完全不顾旁人的讽笑和我的敷衍。大伙儿都说这伙计“实在人”。为人处世,一般我是不设防的,这伙计的状态以前我也常有,说好听点是“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说不好听点,就是几杯下肚就开始犯傻。
        以往我犯傻的时候,也有人称我“实在”,今天我忽然感到这个“实在”比骂人还刺耳。
       中国人处世,条条框框很多,门道五花八门,“世故”作为一门复杂的社交智慧,历来受国人推崇。《增广贤文》就诚恳地教读书人——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李太白也只有在酒酣之后,才能与友人“陶然共忘机”。有人说比起外国,在中国的社会上生存更难。这个虽然未经证实,但多少也能反映中国社会的风气。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宣称自己是个正直的人,更宣称自己喜欢正直的人。然而在交际中,最不受欢迎的,可能就是所谓的“正直人”。一个成熟的国人,其语言、思维、方式,能够精确地接入到“世故”这个高深的文化风格中去。而“正直人”不设防备,往往表现得语言无常,举止乖张,行为突兀。自以为率真,其实与现场气氛格格不入。当然“世故”就是一种搓汤圆的文化,异类的“正直人”会被大伙儿一笑了之,委婉地批评为“实在”,也就是“2货”的意思。
        究根结底,“世故”是人类在社会中竞争的产物,智慧碰撞的产物。然而客观来看,其内耗的性质又不符合资源和能量的最优效率配置。从这点来说,一个社会越崇尚“世故”,它的效率就越低下;一个团体越盛行“世故”,其内耗也就越严重。身在其中的人也就越压抑。
        但我们又不能绝对地摒弃“世故”,因为适度的“世故”在社会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维系着社会这个庞然大物的有序运行。它代表秩序,平衡并束缚着社会中千千万万的个体的差异化诉求,使他们趋于一致,形成潮流,朝一个有序的方向缓慢而有力地蠕动。有“世故”的地方,就有和谐。“世故”早已成为社交文化中的安全屏障,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族心理的基石。
        但,我们也应当以宽容的心态允许异类个体的存在,这些与现世格格不入的“2货”,相当于生物分子上的基因突变,它们有更高的几率产生更优秀的种子。例如乔布斯就是一个著名的“2货”。美国社会的自由和开放给乔2货们松了绑,让他们发芽开花,成为发动革命的人,更新世界的人。如果生在中国,2货就是2货,很难突围,因为中国的社会崇尚“和谐”。
                                                                                                                                                                  2012.5.3
 
 
 
        以上纯属胡扯,说点正经的。曹兄弟状态非常不好,除祈祷身体治好之外,更重要的还在脑子,要治脑!兄弟不要当2货了,机灵点。这个世界跟我们想的有点不一样,书读多了,呆了,一直拿轻狂对抗规则,这太2了!守住内心的规则固然重要,掌握外部的规则也一样重要。
        再见青春。保重!
 

没有丢脸,只有不知疲倦的追求

         我要改变策略,吸取教训。上一次我摒弃了“随和”、“好脾气”,这次我还要继续摒弃“矜持”、“内敛”、“脸皮薄”。

         综合以前的经验,和几次不堪回首的傻逼经历,我忽然意识到,所谓“内敛”的“真情”,不过是一个吓坏了的人躲在个人阴影里不出来的托词。或许,女人最不喜欢的就是这号人,最不喜欢的就是这号作风。一语不发,默默地暗恋,真他娘的磨叽,太不给力!女人本来就喜欢一个喋喋不休,围着她转的男人。即使他热情过头了,烦了厌了,骂跑了,还是希望他回来继续挨骂的。因为女人要的是围着她的感觉。

         我他娘的咋那么贰呢,顾及什么面子啊,畏畏缩缩的,女人早就心凉了。要记住脸皮磨厚,百事可做!从此我要大胆说出我的要求,说出我想你,一会儿见不到你就不舒服。我有事没事都要骚扰你,即使你不耐烦地挂掉,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丢人,在追女孩的过程中,世界上哪有丢脸这一说!进攻本身就是光荣,攻不下,攻不进也有荣耀。进攻本身就是胜利,败下阵来,也已经胜利在先。

         也许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深藏于心的真情”,只有热烈的追逐获得和黯然神伤的出局。

亲爱的南风生日快乐

        将要关机的时候,得知今晚搞了南风社更名十周年纪念晚会。可以想象你们的热闹,我只有盯着冰冷的屏幕羡慕的份儿。

        南风社创建37年,十年前更名,我很荣幸在更名第二年加入这个大集体,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涂鸦那段永恒的青春。光阴荏苒,虽然你们看我跟古董一样久远,然而我看你们还像昨天一样亲切。以前不变,以后也不会变。下一步我将以大叔的身份与尔等兄弟相称,不亦快哉!

       毕业以来,我始终保持对南风的关注,听到她的好消息依旧会手舞足蹈,谈起彼人彼事依旧滔滔不绝。多年来,这是我跟那段岁月维系沟通的重要途径。细想想,我们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多少正经八百的成绩,我们有时搞活动甚至只是把自己哄得开心一些——然而这些弥足珍贵。它代表了我们青春的萌发,我们对理想不切实际的乱追,我们对美好愿景的畅想与悸动。

       我依旧能一口气说出一大串名字,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我,但我一直记得你们。兄弟,无论何时何地,当你闭眼想起锐气方刚的学弟,花姿招展的学妹围着展板,打开盛颜料的大箱子,拿出画笔构思,而你穿过凌乱而繁荣的海院买白纸,顺便想起忘了吃晚饭而转身买一个地摊大饼,那一刻,你就回到了青春。

                                                                                                                                                                 2012.4.16